搜索历史:
首页
Home
基金会概况
About Us
基金会简介 章程 组织机构 管理办法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信息公开 《益心益谈》
捐赠项目
Donate Project
我们的成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校园文化 校园建设 社会公益 院系基金 专项基金
我要捐赠
Donate Now
捐赠流程 捐赠方式 股权捐赠 捐赠抵税 到账查询
捐赠鸣谢
Giving Thank
最新捐赠 捐赠名企录 捐赠故事
捐赠管理
Management
项目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下载中心
Download Center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办事指南 联系方式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人民日报》报道我校寒假资助育人工作

发布时间: 2019-03-14 11:45:11

作者: ll

访问量: 2837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寒假资助育人工作,对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深入探索实践“教育精准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思想精髓,书写资助育人奋进之笔。2019年寒假期间,学校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全力做好寒假资助育人工作。在为回家学生发放爱心车票、组织留校学生包饺子、吃团年饭的工作基础上,积极结合“寒假送温暖”、“学生资助政策乡村行”等活动精神,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国家资助政策为主线,为困难学生送温暖、送鼓励、送信心为目的,开展“以心连心暖冬行”走访宣传活动,宣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取得的成就和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领导带头组织师生开展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并拓展校友资源全额资助困难学生短期出国交流。一系列举措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和反响。

话成就、讲政策、感党恩。通过学生报名、学校选拔,从562名资助宣传大使和资助宣传员中选拔成立21支资助宣传队,对他们进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成就展示和资助政策专题培训,让资助宣传员利用寒假期间进村入户宣传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发放“改革谱华章、资助暖人心”宣传品,让国家惠民资助政策入村入户入人心。

送温暖、送鼓励、送“处方”。学校在长期坚持“百名辅导员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前期学生情况调查工作,精准识别学生困难,精准施策。校领导带头深入岷山山区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余名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开展“一对一”走访,为困难学生家庭送上学校的温暖和关心,帮助其对症下药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动态反馈机制,让家庭走访效果持续、更有意义。

出国境、拓视野、看世界。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助力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在2018年全额资助1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国出境短期交流学习。今年寒假,基于“成电思源马克巴励学基金”和“瑞华控股助学金”支持,学校全额资助2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前往香港大学进行为期8天的短期学习交流,鼓励学生以更开阔的眼界,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在感受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好的感恩党并回报国家和社会。

2月20日,《人民日报》第15版专版刊发了全国高校寒假资助育人工作的相关文章,其中报道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寒假期间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确保每位学生度过暖心寒假的举措。报道全文如下:

 

 

2019年寒假期间,为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各地各高校提前摸底、及早安排,做好寒假送温暖工作。

多所学校想办法、出实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种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以更开阔的眼界,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在感受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激发使命与担当,努力回报国家和社会。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个寒假很充实、很温暖、很有收获。

拜年红包助学生温馨返乡

2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2019年寒假留校学生春节联欢会上收到了一份来自张军校长的特殊礼物,这份礼物由四个字组成。“喜”字,寓意在新的一年中不断创造喜事、享受喜悦;“新”字,寓意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状态迎接明天;“家”字,寓意团圆守岁,温暖幸福;“国”字,寓意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留校学生新春慰问活动,用“张灯结彩”传递中国年的味道,用“家乡美食”传达家的温暖,用“家常唠嗑”共叙师生情谊,用“爱心红包”庆贺新春吉祥。

北京化工大学为8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购买和发放了羽绒服,让同学自主挑选款式,满足个性需求;东北师范大学为每位留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准备了“拜年包”,红包中不仅有资助金、励志购书卡、爱心观影票等物资,还有老师们饱含深情的亲笔信;东南大学安排专人关心学生的日常起居,为留校学生平安度过新春佳节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面向以学费减免群体为主体的困难学生发放了暖冬补助。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2018级本科生艾力的家在新疆新源县,需要倒三次火车。与以往不同,放假前他就得知获得了天津大学爱回家基金的资助,1000余元的返家路费有了着落。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返乡与亲人团聚,吉林大学组织“情暖冬日·返乡送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交通运输企业开通“温馨返乡直通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为家庭经济困难返乡学生发放了“舒心车票”路费资助。

内派教师行千里真情探访

寒假伊始,家住新疆哈密市回城乡建国村的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巴哈尔古丽·阿木提一家,迎来了冒雪到访的特殊客人——江南大学内派教师朱红琴。

朱红琴带来了春联与慰问礼品,与巴哈尔古丽的母亲古丽苏木交流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资助政策、学校的教育目标、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惠政策等。古丽苏木难掩激动,“老师假期家访千里之外的新疆学子,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

带着问题访、带着任务访、带着真情访。全国各地多所高校也都组织“情暖寒冬·暖心之行”寒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慰问活动,精心构筑家校联系“暖心桥”,经济上“助困”、心理上“助心”、发展上“助成”。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辅导员张静说,“通过这次走访,看到了不同的学生家庭和成长环境,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多的思考”。

让资助政策更好落地,仅靠学校和老师还远远不够,不少高校创新思路,让受助学生成为“宣传推广大使”,鼓励他们回到家乡,结合自身经历对学弟学妹进行政策宣讲,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放心入学、安心求学。

复旦大学派出122个资助政策宣传小组,扫除考生在报考学校时经济上的顾虑;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组织162名“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返乡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湖南大学选聘94名“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鼓励同学们在假期,通过开展实践调研、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方式回报社会;华侨大学开展“遥寄贺卡·不忘恩情”优秀学生给高中母校寄送贺卡活动,870名2017—2018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通过贺卡书写对高中母校的寄语。

“感恩教育与政策宣传已经成为学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资助政策更好地到达千家万户,也实现了育人效果的提升。”不少高校负责人介绍。

困难学生免费获游学机会

1月28日,陕西师范大学“微爱·远行——爱国励志延安行”游学团成员来到延安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奋斗足迹。“此次游学我感受到总书记勤学实干、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游学团成员邓文珺说。

为了让寒假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不少高校开拓思路,创新手段,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激发青春向上的力量。

电子科技大学全额资助2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前往香港大学进行为期8天的短期学习交流,鼓励学生以更开阔的眼界,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在感受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回报国家和社会;合肥工业大学为路途偏远的50名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并要求每一个用工岗位安排专职老师负责留校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勤工助学提供保障;上海交通大学先期准备勤工助学报酬100余万元,为困难同学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让学生过个有意义的寒假;西北民族大学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学习践行新思想,奋斗逐梦新时代”,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理论普及宣讲、青春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南民族大学假期开放食堂、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场所,部分指导老师缩短或放弃休假……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是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拿出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主动而为,积极进取,全面推进精准资助、资助育人和规范管理,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加有爱和温度。”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报道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2/20/nw.D110000renmrb_20190220_1-15.htm

相关网站
电子科技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民政厅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中国社会组织网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友情链接
基金会新浪微博
基金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0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