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2024年第二次培训会议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主题为“顺势而为—新形势下高校基金会的新机遇”。学校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孔令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峥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王吉成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国110余所高校的190多名基金工作者参加。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发展部部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田广和主持。
孔令讲在致辞时表示,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和大楼,还要有“大资源”。在奋力建设强国教育的新发展阶段,基金会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高校建设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断加强工作研究、深刻把握工作规律、努力提升基金工作专业水平,已成为高校基金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希望与会代表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挖掘工作潜力,共同探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更加专业、高效的方式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持续为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献智献力。
刘峥嵘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2024年第二次培训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强调,高校基金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她表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有为、以质取胜”的工作基调,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积极发挥学术引领力、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分会在新型智库、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高等教育强国战略。
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林成华以《新时代大学筹资战略与筹款人胜任力模型》为题作线上主题报告。他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大学投资理念、新时代大学投资战略以及如何提升大学基金会能力建设等内容,并重点阐述了筹款人胜任力模型,为高校的筹资活动与基金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铮以《“高校基金会”主导型科创生态系统的构建》为题作主题报告。她深入剖析了中介主导型科创生态系统、“高校基金会”中介平台的特性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健康的生态系统,以推动高校基金会在科创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田广和以《校友与基金工作深度融合,推动资源拓展工作创新发展》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了基金会的基本发展情况。他围绕学校基金会通过“点”“面”“核”的逻辑构建,实现情感共同体、价值认同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有机融合,分享了基金会如何通过校友与基金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拓展和创新发展的经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郭峰以《善谋善为、善作善成,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高校基金会智慧与力量》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详实的数据调研,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校基金会在新时代所肩负的使命和工作思考,从而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高校基金会智慧与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任元彪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浅谈行业类高校基金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分析了行业类高校基金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学校实际,分享了北京林业大学基金会围绕校友活动、数字化转型、品牌建设、特色项目设计、资助育人系统帮扶体系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在适应时代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电子科技大学校史馆、电子科技博物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